所有栏目

重磅!新高考7省联考来了!教育部统一命题?各科难度抢先看!

内蒙考试通

新老高考卷区的同学们注意啦!随着全国新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2024年将有多省份(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甘肃、广西、贵州)迎来首届新高考。新高考会更难吗?【七省联考大练兵】何时开考?本文将一一解答。

image.png

即将开启新高考的几个省份近日来都有“大动作”,10月19日贵州招生考试院和茅台学院联合举办了“新高考研讨会”,其实要想平稳落地,大规模的模考练兵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在近日的多个高考研讨会上,传出了明年1月将要举办【新高考七省联考】的消息。

PART.1七省联考何时开考?

image.png

据网传消息,【七省联考】将于明年1月19日开考,估计是教育部为了让这七省提前适应新高考而组织的,官方大型跨省联考,届时会有省排名公布,参考意义重大。具体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应该会参考历年新高考省份的考试时间安排:

image.png

*仅供参考,待官方公布科目时间安排

PART.2七省联考难度如何?

早在2023年2月时,2023届考生便进行了一次“四省联考”,该次联考同样是教育部为了让老师与考生适应2023年的“新教材老高考”而举办的,因此难度高出往年高考真题很多,很多考生考完出来就大崩溃......

image.png

image.png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次四省联考的试卷模式还是老高考的类型,也就是区分文理综:

image.png

命题设置上是为了更多地暴露当时的问题而查漏补缺,并检验学生们的真实水平。所以总的来说,参加了那次考试的学生无论最终拿的是高分还是低分,相信对于后面那次高考的帮助都非常大。

模考结束后也是有非常详细的考情分析,过去的你不屑一顾,如今的你逐字阅读:

语文

1.本次考试与2023年高考的关系:原则上,2023年高考的试卷结构和命题方向,和本次考试会基本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个别题型会进行优化,而且会充分借鉴调研结果。初步有意:将文言断句的新题型保留,长短句的题会进一步优化,明确写出几个短句。

2.考试命题落实考教结合的理念:考试有意向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加强教材和考试的联系。文言文第二个选择题直接反馈教材内容,未来论述类等阅读材料、作文等,也会加强对教材的考查反馈,反馈教材的形式会很多样。此外,教材中的单元研习任务应该被重视。

3.情境化试题的命制是核心:尤其关注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比如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尤其是第一个选择题对“北极动物”概念的考查,必须放到阅读情境中去理解。作文的情境要求也是体现。随文设题,反套路命制试题是重点考虑的方向,以不建议通过大量刷题来提升成绩,尤其是要关注避免劣质试题的负影响

4.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形式:基本不会命制考查名著细节的识记类试题,会偏重做完整本书阅读后核心素养提升的能力类试题。名著也不仅限于《红楼梦》《乡土中国》等教材内的书目,设计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读书,提升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而且,试卷未来不会在阅读量上有很多变化,重点仍然是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和效率。

5.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的增量:近日有个别自媒体对2023语文高考卷进行解读,说论述类阅读的文本类型将拓展哲学类、自然科学类等。这个消息是虚假消息,不是教育部考试院的官方消息。事实上,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本身一直都十分丰富,选材是并非闭环,而是非常开放,所以各种类型都可能设计,不会偏向于哪一类。论述类阅读客观题会侧重对学生真实情境下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观题随文设题是趋势。

6.文学类文本的材料选择:单文本或双文本不确定,也不会是特殊的考虑因素。近几年近代文学的作品考试是主流,但不代表着就一定是这样。

7.语言文字应用部分:成语题自2023年高考开始设置成主观填空题的形式,部分学校代表提出,有些试题所填成语答案多样,有时很难甄别正误。加之病句题等都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学生作答时间紧张,批改试题的任务量也非常大。能够将这些题恢复成客观题,有利于拉开学生之间的分数差距。答复结果:试题命制一直在尝试改变固化的命题形式,成语、病句等题改为客观题,学生书写量增加,这是语文重在考查能力而非识记的一个表现和趋势。例如成语题,以前通过简单的比较即可找到答案,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成语的意思也能选出答案,改为填空题之后,是在真正地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考试院在这些题的命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断使语境清晰,填入的成语也更加明确。而且,试卷的客观题经历了36分到30分,再到这次试卷的24分,主观题会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和水平。

8.古诗文默写试题:高考考查的背诵默写,主要是按新课标的要求标准命制。高考统计数据发现,背诵默写的成绩和考生语文总成绩基本成正相关。背诵默写不会随意地像部分会议代表建议的减少篇目或降低难度,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可能简单到所有学生都做对。

9.作文试题:本次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适应性考试的作文题都有这种色彩,这个可以理解为一种方向。考试院对思辨类作文评价的原则是选择任何一方面、言之成理、体现思辨色彩都符合要求。部分老师认为必须两者结合来谈,深入体现较强的思维深度,这个不是必须的要求。

数学

讨论问题1.大学知识需要先修吗?

专家答复:不提倡。因为不能透彻学习,但为什么有高数背景,因为高中数学内容在大学知识有体现,不是割裂的,用高中知识是可以解决的,不必非用大学知识。

讨论问题2.适测与高考关系?

专家答复:本次适应性考试代表了高考的大方向,即:为国家选拔创新型拔尖人才。学生要真的理解弄通基本概念,性质和原理。

讨论问题3.怎么用新教材?

专家答复:认真看教材定义,概念,要真理解,不仅大字,小字也要重视,高考试题不脱离教材。

讨论问题4.高考范围?

专家答复:高考范围就是教材的范围,但是评分标准是各省份自己制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教材,包括旁白部分的小字部分

英语

学生需掌握的课标词汇是3000左右。课标以外的词汇多数会用汉语标注(不包括派生词及衍生词),不影响答题的词汇及专有名词不标注,具体生词量的比重不清楚。

阅读七选五:给出小标题及不给的都有可能出现,既有可能考查句际逻辑关系,也有可能考查段际逻辑关系,都应训练。

写作部分:

1.读后续写的重点内容不会出现课标外词汇;

2.字数要求:小作文60词以下扣分,续写120词以下扣分,无上限,但是不能写出格;

3.评分标准会细化,按照每5分一档制定,在评卷前会对评卷教师进行细致的培训,尽量保证公平;

4.答题卡设置:答题卡可能和适应性训练一致(应用文断开),学生要自己适应,空1-2行没问题;小作文会留出14行空白,分布在两页,所以要注意字的大小,最后留出一行或一行半为宜。

网传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重,词汇量增加信息不真实

高考蓝皮书并非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出版,缺乏权威性,仅可适当借鉴。

物理

1.进一步明确试卷的结构,试卷由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构成。没有了以往选学内容。整套试卷的变化在于,少了一道老试卷中的5分的选择题,将该5分分值赋予了实验及计算题的第一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实验题分值增加到了18分,其侧重了对物理实验的考查。

2.进一步强化了物理情境与物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结合实际情景的考查必将进一步增强。

3.强调学科前沿发展与国家成就在学科上的体现,对例如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电磁弹射、量子通讯、光伏发电等要予以重视。

4.明确以课标为准绳的根本认识,考试的范畴一定不会脱离课标。注重新教材中素材的整合和提升。

5.选择性必修的内容与必修部分的内容就高考考查角度来讲是平权的,要进一步重视选择性必修,尤其是选择性必修部分实验的复习。

6.学科命题整体有难度降低的可能,但不确定,综合题的思维难度、计算难度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7.不能确定实验只考“力+点”

8.不确定选修3-3 3-4会不会单独出大题

化学

反馈的共性问题:

1.试卷本身结构比较新,信息给予的方式比较灵活;

2.试卷难度过大,整体学生答题情况不好;

2.陌生的考点过多,教学内容外延程度不易把握;

3.情境创设过于丰富,文字表述题过多,阅读量较大,不易把握答题要点;

4.选择题的选项设置不科学。要么干扰选项过于直白或过于陌生;

5.有效信息给予的不充分,部分信息不知道是否可用;

6.考试题结构设置是否与2023高考试题的框架相同;

7.有效时间内学生提取、转化、应用信息的能力差,所以学生根本答不完卷;

8.2023高考全国卷的难度是否稳定。

教育部考试院化学秘书单旭峰老师回复:

1.适应性考试个别试题超出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但是近几年来化学试题始终难度系数稳定在0.48-0.52,2023年的化学试题依然会维持稳定。

2.2023年的高考试题与适应性考试试题的框架(7+4)相同,但是并不能确认选择题的题序。

3.要关注之前发布的试题样例,比较试题样例与适应性试题的差异性和共性。

4.要关注新旧教材的变化,尤其关注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例如适应性试题出现了超分子等,2022高考试题出现了胺类物质(含氮有机物)。

5.相关内容的界定最好以新教材为准,例如官能团的名称等,具体原则由各省份自己把握。

6.各省份教材不同,高考命题依托于课程标准,不完全以各省份教材为依据。

7.高考以前出现过的问题应重视,命题专家可能认为“考过即已知”,例如分压平衡等。

生物

1.文字类表述问题:没有明确考多少,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目的:这类题对考生评价好,对思维和理解考查都非常全面,高校希望学生的表达非常好。

2.关于教材旁栏问题,其意义为便于理解主干知识,素材的意义不大,不会在这些地方下门槛。

3.科学史情境类问题:没有必要刻意去强化,按原来规定和要求来就行

4.关于每题对应模块:无对应关系,可能有综合类题。选择性必修3也可能会出选择题内容的排布会兼顾学生学习的顺序,位置相对固定,但偏综合的题目位置可能有变化。要整卷考虑题目难度,有的部分不适合出难题,有的部分不适合出简单题。

5.关于实验思路的考查:不确定实验类考题的比重。中学生目前可接受的是这个层面(平行对照思路),考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探究”“验证”等,为了便于评卷,可能会限制作答范围。

6.知识覆盖:没有说选择考了,非选择就不考了。试题是综合的,难以划分模块,整卷内容对各模块的考查是均衡的。

7.区分度:目前来看,以往全国卷区分度非常好,不用担心

8.高考命题依据,课标和高校选拔要求:不要过度比较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差别;教材不是出题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适测考查的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纯属巧合。命题不太会将初中的内容结合。

政治

1.2023年五省市政治学科高考的试题结构:12个选择题,4--5道非选择题。各模块占比严格遵守课标学分比例。

2.一道试题答案不会跨模块。

3.老教材删减内容不考。

4.选必二书上没有的法条不考。

5.必修1、必修2不考主观题

6.内容虽然多,但是难度降低一点

7.开放式的试题有可能出

地理

首先这套卷子就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考试,希望更多的学生适应这一次课程改革之后试卷的结构。这套样卷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因为里面使用了很多我们过去的试题。那这必然和新课标会有一点没有贴的那么紧。因为是以前老课标的题目。虽然说我们学科调整后面两道大题呢我们分值,但是这只是给老师们说了一种可能性,那还有这个新课标如何来体现呢?那我们就通过测试卷来进行补充。这两个东西应该配套在一起看,也就是有更强的指导性。

1.样卷只是说有两道大题,一共56分,这个分值的分配是多种的,至少从目前的两套题来看,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分值的分配。

2.大题当中人文的分值和自然的分值也不是必然的,不见得一定是自然的题分值就高,也可能是人文题分值高,因为它可能更综合,这个可能性比较多。

3.这套试卷选择题覆盖面比较窄。这是因为这个题本身没有考虑过内容结构的问题,它的重点是突出那些新课标里有的内容。但是高考所有的内容都有可能考,如何抽样,那必然还是要符合我们考试的规律。

4.选择题题组原来就是只有四个材料自主选择题,但它覆盖面儿只能做到这么大。这套卷子只是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为了把可能的考察方向都尽可能展示出来,而并不是说一套卷子大概就是这样。

5.开放性的问题。为了适应这种新课程的要求,还是要加大这种开放的问题。这不光是课标的要求,现在国家的政策文件里面也是明确把“开放”写了进去。

6.逻辑链条过长的问题。为了把这个材料的深度挖的更深呢,让他们设问的铺垫可能就会越来越多,那要求学生的思维的深度、系统性,要求确实越来越高。

据推测,明年的【七省联考】基本完全采用新高考“3+1+2”的考试模式,加上各地基本都已经采用新课标教材,因此一些古早的真题和教辅已经不再适用。过多地研究过去的考试大纲和题型也意义不大。

在目前没有很多针对性模考题的情况下,先熟悉其他新高考省份的高考真题和大型模考题或许是更好的方法,高考直通车APP上的试题库会实时更新最新最全的各地高考/模考试题答案,欢迎下载查看~

最后,明年的【七省联考】固然重要,因为它对于高考前提振信心以及考前查漏补缺非常有效!所以这些省份的考生也要更重视平时的每一场模考,珍惜每次练兵的机会。

image.png

全国启动新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难度相比旧高考毋庸置疑会变高,不仅考验考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更是检验基础是否扎实。在接下来的11月份,全国高三阶段的各类考试时间安排已经出炉,一定要把握考前热身机会。

考试预告如下:

image.png

山西、河南、陕西等2025年新高考的同学和家长也需格外关注,后年尚不明确是否会有这种跨省联考级别的大练兵,毕竟全国高考改革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咱们也可以同步关注这场【七省联考】,甚至那些已经实行多年新高考的广东、福建考生也可以一并关注,说不定能从这场考试中挖到一些出题方向。





#茅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