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校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个校区,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2011 计划”首 批入列高校、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是 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 年创办),是中国最早以现代 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 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 年,由东吴大 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 更名江苏师范学院。1982 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 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 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 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在 120 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遵循“养天地正气、法 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为社会输送了 50 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了费孝通、 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董寅初、钱伟长、金庸、朱永新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及 谈家桢、詹启敏、芮筱亭等 50 余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学校设有 37 个学院(部),3 个书院,共有 105 个在招本科专业,12 个辅 修专业,4 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全日制在学学生 45064 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7781 人、全日制硕士生 15152 人、全日制博士生 2131 人。专任教师 3484 人,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 67.8%。学校占地面积 278.723 万 m²,建筑面积 175 万余平方米。
学校现 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 52 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2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0 个)。
2023 年,学校在 31 个省市自治区录取各类新生 6565 名,含普通本科 6550 名、新疆协作计划预科生 15 名。在江苏录取 3932 名,比去年增加 52 名,占普通本科录取人数的 60.03% (去年为 58.14%)。除此之外还录取了 98 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022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13646.14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 2640.26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 336.94 万元。以折合在校生数 61572.5 计,生均教学 日常运行支出为 2216.27 元。
一、2023届就业
截至2023年0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99.72%,学位授予率100%,总体就业率达79.87%(2022年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3.98%)。
毕业生 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升学 2973 人,占 45.54%,其中出国(境)留学 593 人,占 9.08%。
毕业生就业质量 以“苏州大学 2022 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追踪调查”结果 为基本数据,逐一进行说明:
2022 届目前在国内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中,江苏省内就业毕业生达 66.09%, 33.93%的毕业生在外省就业;其中外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上海市(9.28%)、 广东省(3.65%)、浙江省(3.51%)这些相对发展较好、产业改革较快的地区。省内就业城市:苏州市(63.48%)为主,无锡市(7.28%)、南京市(5.93%)、 常州市(5.52%)和盐城市(4.79%)次之。
学校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主要为“制造业”(19.94%)、“教 育”(17.40%)为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18%)次之。
学校 2022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体专业相关度为 69.12%:其中“很相关”所 占比例为 38.24%,“比较相关”所占比例为 30.88%;另外,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 的相关度均值为 7.36 分,总体偏向“比较相关”水平。
学校 2022 届本科生总体工作适应度为 84.73%:其中“很适应”所占比例为 35.14%,“比较适应”所占比例为 49.59%;另外,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度得 分为 7.96 分,总体处于“比较适应”水平。
二、深造情况
截至2023年08月31日,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升学2973人,占45.54%,其中出国(境)留学593人,占9.08%。
(注:据此倒推,2023届毕业生6528人)
与往届相比,国内升学人数明显增加,历史新高。出国出境留学明显增加,但还没反弹到2020届高位。深造率新高。
附录:往届就业质量报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