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兰州交通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2023届就业、深造简况

博雅数据库

兰州交通大学,是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image.png

学校依托铁路行业,突出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 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省级一流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 势。

学校始于1958年的兰州铁道学院,由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的主干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3年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image.png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2022-2023 学年本科在校生 22209 人(含一年级 5331 人,二年级 5566 人,三 年级 5521 人,四年级 5642 人,其他 149 人)。

2023 年,我校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 5604 人,其中录取预转 本学生 73 人(甘肃 2022 级预科 40 人、新疆 2022 级预科 33 人)。录取的本科生中, 普通类计划 4297 名、国家贫困专项 550 名、地方农村专项 340 名、少数民族专项 75 名、国家民委专项 1 名、艺术类专业 205 名、高水平运动队 13 名、新疆内地班 5 名、 西藏内地班 10 名、中职对口招生(工业类)35 名、甘肃预转本 40 名、新疆预转本 33 名。

录取的本科生中,普通类计划 4297 名、国家贫困专项 550 名、地方农村专项 340 名、少数民族专项 75 名、国家民委专项 1 名、艺术类专业 205 名、高水平运动队 13 名、新疆内地班 5 名、西藏内地班 10 名、中职对口招生(工业类)35 名、甘肃预转 本 40 名、新疆预转本 33 名。其中省内生源 3050 名,省外生源 2554 名。

2022 级品学兼优的 89 名学生转入新的专业继续学习,占全年级学生人数的 1.67%。

学校一直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近两届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

image.png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补考课程 847 门次,补考学生 6787 人次。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补考课程 415 门次,补考 259 场次,补考学生 8986 人次。

2022—2023 学年,全校各专业学籍处理和学业警示情况:

image.png

2022-2023 学年,累计处理各种考试违纪学生 3 人、作弊学生 26 人。

2022-2023 学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加测试人数为 21090 人,测试达标人数为 17359,体质测试达标 率为 82.31%。

2023 年共有应届本科毕业生5613 人实际毕业人数 5404 人,毕业率为 96.28%, 学位授予率为 99.70%。

一、2023届就业

2023 届本科毕业生共有 5613 人,生源分布在 31 个省(市、区),其中甘肃生 源 344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1.29%;非甘肃生源 2173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8.71%。

截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达 83.11%。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 77.47%。升学 762人,占 14.10%,其中出国 (境)留学 26人,占 0.58%。

2023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排名前三位的是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到上述三类企业就业的学生占全部应届毕业生的 54.26%。

2023 届本科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最多,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 33.04%, 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 18.22%和 9.35%,

2023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国有企业的比例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 53.57%,其次是民营企业比例为 9.57%,两种类型企业占全部就业学生的 63.13%。

二、深造情况

2023 届本科毕业生 5613 人,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 737 人,考研率 14.10%。与 甘肃省其他高校相比,考研率处于中等水平。导致考研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 学校整体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多年保持在 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大多数毕业 生选择就业不考研。二是学生自我定位不高,多数没有考研继续升造的想法。三是 甘肃生源比例相对较大,受家庭经济、择业观念和区域发展的限制和影响,选择先 就业的比例较高。

《报告》中两处深造数据略有出入,经分析、整理,可能性较大的深造情况如下:

image.png